新闻资讯

NEWS

【天宁万象】只因在“蛙声”中多听了你一遍

天宁生态集团-谛听世音-观映万象

百山祖角蟾

角蟾虽有个“蟾”字,但并不是癞蛤蟆,它们分别来自两个科。

相较于“癞蛤蟆”,角蟾的身体非常小。角蟾之“角”,是指它们的两眼顶端都有个尖尖的小突起,形似犄角。

它们不擅跳跃,行动缓慢,依靠自己的保护色和小小的体形完美隐身在环境中,就像一颗小石头或者一小片枯叶。百山祖角蟾

2020年6月,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的生物多样性联合调查队,

在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蛙声”。

它在夜幕降临时出来鸣叫,虽然都是角蟾科叫声的“嘎……嘎……嘎”特征,但声音缓慢、响亮,隔着几十米就能听到,叫声很具特色。

仅仅是这一串叫声,科研人员由此判定这个蛙不普通!A-C和D-F分别是百山祖角蟾和近缘物种挂墩角蟾的音频波形对比图,二者鸣叫有显著差异

百山祖角蟾为无尾目角蟾科布角蟾属的两栖动物。

它们的体形只有2-3厘米长,也就是成人拇指一半大小。

它们和一般角蟾不同的是犁骨齿缺失,舌后端不缺刻,鼓膜明显,呈椭圆形,指无蹼,背部具有突起的 “X”形花纹。百山祖角蟾背部X花纹

它们的蝌蚪,体型也比角蟾科其他蝌蚪偏小一点,而且数量非常少,栖息于溪流的回水凼及泥沙层或石块旁的还水区域。

这些蝌蚪反应非常敏捷,无人时会浮出水面,当人走近时,就迅速游进石头下躲避。

它们具有角蟾亚科特殊的形状特征——漏斗形的口器,方便在溪流中滤取食物。百山祖角蟾蝌蚪有漏斗形的口器,用来过滤食物

百山祖角蟾的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它们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

截至目前,也仅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这里的生境还分布有淡肩角蟾、丽水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从上到下,依次为淡肩角蟾、丽水角蟾、棘胸蛙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科研人员野外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国两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加速增加,尤其是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和陆地优先保护区域。百山祖角蟾大生境和溪流栖息生境

中国是角蟾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近十年发表的角蟾科新物种占该科物种总数比例的50%以上,达到了58个。

中国分布的角蟾科物种数量达到150种,超过了该科物种总数的一半。两爬动物监测仪

天宁生态研发的两爬动物监测仪,通过内置高精度触发拍摄及AI智能筛选,有效捕获并识别两栖爬行动物活动影像。

能够适应不同光照环境,支持多种工作模式,精准触发监测,全面满足科研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工作人员在野外安装两爬设备

两栖动物是反应生态环境状况的指征物种。

在我国占陆地国土面积20%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以两栖动物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未来,我国将继续强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及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用生物多样性托举生态文明,天宁生态也将一路随行。

(本文部分资料、素材等来源于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